更多>>教研网最新信息

    更多>>教育新闻最新信息

      南京教研 >>教育新闻 >>南京教研新闻

      聚力共研,跨界共建:南京市小学思政+课程建设区域推进行动
      信息作者:罗嫣才
      信息来源:罗嫣才
      更新时间:2023年5月24日
      浏览点击:3935
      聚力共研,跨界共建:南京市小学思政+课程建设区域推进行动

             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立足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基于地方文化读本与场馆资源,建设思政“大课堂”,搭建“大平台”,探索小学思政+课程建设的区域教研实践路径,5月16日上午,“聚力共研,跨界共建:南京市小学思政+课程建设区域行动拉小专场”在南京市拉萨路小学举行。南京市教研室陆静副主任、南京出版社鲍咏梅主任等专家领导出席了活动。来自南京市夫子庙小学、南京市锁金新村第一小学的师生代表以及来自全市各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和学科骨干教师近200余人出席了本次研讨活动。



             “双新”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如何践行核心素养导向新教学?新课标的理念如何在课堂上落地?来自拉小教研组内年轻教师的教学困惑一石激起千层浪。活动开始,南京市拉萨路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基于日常教研的困惑与问题,围绕“新时代背景的校本思政课程建设”话题,以情景剧演绎的方式,为与会教师带来一场别开生面、情景沉浸式的“校本教研”,并向与会教师展示了基于学科、为了学科、服务于学科的“各种+”策略尝试,即学科为本,研读课标、理念先行;采用大单元整合,以研学推进教学;融入配套读本资源;采用项目化学习的方式……知行合一,变应然想法为实际教学,整体撬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变革。



             一是立足德法课堂  培育核心素养
             课堂是大思政课程建设的载体和根本。教研组王迪老师率先进行大单元整合教学的课堂改革尝试,与班级的孩子们共同学习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的最后一课《富起来到强起来》。课前班级学生围绕“祖孙三代比童年”“发现学校新变化”“发现南京新变化”三个话题,自由选择并组合成小组,自主设计研学单开展为期一周的项目学习,通过人物访谈、实地观察、场馆参观等方式,学生走出校园,走近社区,初步感受到国家的富强。课中,小组成员共同分享并汇报学习结果,学生在观看视频、聆听祖辈讲故事中、对比数据中亲身感悟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在经济、教育、城市建设等方面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并产生深深的自豪感。在共同梳理百年复兴的追梦之旅过程中,学生不仅进一步了解历史进程,还深切体悟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征程,从而坚定其跟党走,听党话的决心。面对“我可以为明日中国做些什么”时,学生们“百年追梦,强国有我”的铿锵回答中,我们听到时代最强音,也看到他们从小立志,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弘扬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的决心!





             二是突破融通资源  形成“思政+”课程群
             思政课程建设,不仅要立足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更要打通学科之间的壁垒,融通校本化的特色活动,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形成校本的思政+课程群,而班会课是其中重要一项课程。在傅佩珺老师的班会课《中国梦,我的梦》上,不仅有来自不同年级的学生,还有一家祖孙三代,他们围绕“我的梦、中国的梦”共同唱响“梦想之声”。



             课上,孩子们现场采访了身边的优秀楷模——严瑾书记。严书记现场分享了自己成长中的梦想故事,并寄语孩子们,梦想虽平凡,可是梦想终会在平凡中坚守实现。



             会客厅“走进一家人”,祖孙三代梦想不同,优秀的发报员、救死扶伤的医生、保家卫国的战士,看似不一样的梦想背后,让大家感受到的是深深的家国情怀,是一家人爱国、爱党、爱人民的信念。


             三是跨区浸润学习  厚植家国情怀
             如何运用大资源、搭建大平台,更好地涵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为学生带来更丰富的情感体验,还需要有跨界视域。在拉小校本教研的第三部分,师生们展示了另一种“思政+”策略,那就是跨年段、跨学科、跨区域的多主体、多场域、多部门的跨界学习。本学期初,拉萨路小学、夫子庙小学、锁金新村第一小学的一群孩子在老师们的带领下,立足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走进了实境思政课堂。他们横跨南京城,历时2个多月,从春分走到了立夏,走进5个红色教育基地,读书、看电影、看展览,聆听红色故事、瞻仰革命文物。在真实、生动的实境课堂学习中,他们对南京城市历史进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了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爱国之情、家国情怀,根植于他们的心中。
             追光而遇,沐光而行。实境思政课堂的学习在每一位孩子心中种下了一颗红色的种子,他们用响亮的声音重温课堂的仪式:百年追梦,强国有我——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的新时代好少年!






             聚力•共建  拉小在行动
             立足课堂、融通资源、实境课堂,一步一步走出去,我们从小课堂走向大课堂。可是看似散点式的尝试背后,其实有整体的大思政理念的架构。郭静副校长在题为《童心向党 “五子树”大思政育人课程的校本建构》的主题讲座中,从理论的角度对学校现有的尝试进行了提炼和总结。拉小建设“五子树”大思政育人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统领,立足儿童视角,关注学生“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核心素养的培育。强调以大时代的担当、大协同的思维、大格局的气魄、大历史的视野为指导,坚持以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协同,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协同,学校家庭社会协同为途径,凝聚起最强大的育人合力,全面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童心向党,五子树下,带着一份信仰、一份责任、一份热情,大家一起学,唱响思政好声音!



            活动的最后,专家们对本次活动给予高度赞扬,南京出版社的鲍咏梅主任认为“思政+”的课程架构,借助地方学生读本,可以帮助学生打好人生底色,在学习过程中传承红色基因。市教研室陆静副主任则认为教研结构性变革,校本教研做为重要教研组织,是推进新课程理念落地的重要抓手,她寄语学校能基于校本行动,瞄准未来基础教育成果培育角度推进思政课程的深入改革。





             家国心中,育有“根”的中国儿童。每一位思政老师,我们肩负使命。让我们一起聚力共研,跨界共建,为唱响新时代思政好声音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