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本站最新信息

    更多>>教育新闻最新信息

      中学语文 >>教育新闻 >>南京教研新闻

      桃李争妍春意闹,教研深耕正当时——南京市城乡初中一体发展联盟校联合教研活动纪实
      信息作者:陈燕
      信息来源:袁源
      更新时间:2025年3月19日
      浏览点击:699
      桃李争妍春意闹,教研深耕正当时
      ——南京市城乡初中一体发展联盟校联合教研活动纪实

             2025年3月6日下午,由南京市教学研究室主办,溧水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科、南京市二十九中学初中部、南京市溧水区孔镇中学联合承办的南京市城乡初中一体发展联盟校联合教研活动在孔镇中学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的主题是“精备细研,同行共生”。
             参加本次教研活动的有南京市教研员袁源老师、高淳区教研员万君仙老师、溧水区教研员张宏弟老师、南京市二十九中初中部王晓青副校长、南京市二十九中初中部初三年级部刘珍主任、南京市二十九中初中部初二年级语文备课组老师以及城乡一体化联盟学校的老师们。活动分“同课异构”展示、集体备课展示和专家点评三个阶段。


      孔镇中学陈燕老师主持活动

             孔镇中学赵文亚老师带领初二(2)班的学生们共同学习了《关雎》一诗,赵老师以“读”贯穿教学始末,带领学生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叙事美、情感美,让诗歌欣赏落到了实处。南京市二十九中初中部谈家桢老师通过创设情境,扣住《关雎》的“景物、情感、技巧”三大要素,以任务驱动推进教学展开,课堂教学灵动,展示出谈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和丰富的教学智慧。


      孔镇中学赵文亚老师执教《关雎》


      二十九中初中部谈家桢老师执教《关雎》

             接下来进入深度备课阶段,在二十九中王亚萍老师主持下,孔镇中学初二语文备课组与二十九中初中部初二语文备课组围绕“如何引领学生读懂《诗经》更多篇章”展开积极研讨。二十九中初中部10位老师先后分享了各自的备课想法:刘文洲老师分别从新课标、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审美创造等方面谈《关雎》教学目标的设计;赵容慧老师从多媒体创新教学角度对比原诗与电影改编的差异,让学生体会《诗经》在当代影视中的鲜活运用;仇志文老师分享了如何用“青春视角”让《诗经》这部看似遥远的经典在学生心中“活”起来;兰婧文老师从意象角度切入,分享了在理解重要意象特点、文化意义的基础之上,解读《诗经》的想法;孙媛媛老师从《诗经》的内容美、形式美角度切入,认为从课内延伸至《诗经》其他篇目,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诗经》不可言传的美,可以体现文化自信;徐洁老师认为对于《诗经》的解读,既要符合自己的解读,又要适合学生实际情况,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顺畅;沈凌老师提出可在教学的过程中,依学情设置教学重难点设,再结合《经典常谈》的名著阅读,补充专家们的研究,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王亚萍老师随即提出在引导学生读《诗经》时,应尊重文本、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应该肯定学生合理的解读;张茜老师就本次观摩展示课谈了自己的收获;谈家桢老师分享了备课过程及本次备课心得,集体备课氛围热烈。


      两校初二语文组集体备课展示

             南京市二十九中初中部王晓青校长依次对赵文亚老师、谈家桢老师的课进行点评。首先,王校长分别用“实”和“巧”来评价两位老师的课,肯定了两位老师依据学情、以学生为主体设计课堂环节的思路和方法。接着,王校长还分享了自己执教《关雎》的经验,带给我们新的教学途径。最后,王校长认为本次两校集体备课呈现了两个特点:心中有学生、心中有课标,这正是二十九中初中部“三问”课堂模式“问源、问法、问得”的体现。


      王晓青副校长评课

             活动的尾声,南京市教研员袁源老师评价本次活动做得扎扎实实,成果丰富。并祝愿城乡一体化联盟学校蒸蒸日上,硕果累累。



      袁源老师总结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中,两校师生积极参与,互动交流,不仅探索了从课内到课外、从单篇到整本的教学路径,也促进了城乡初中教育的交流融合,还践行了新课标理念,更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期待未来两校持续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携手同行,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