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背景下的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在建邺区举行
2024年12月24日下午,以“‘三新’背景下的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研讨”为主题的南京市级联片教研活动在金陵中学附属初级中学举行。
参与此次活动的有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生物教研员柳衍老师、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生物教研员丁丽娟、雨花区教师发展中心生物教研员张蕾,金陵中学附属初级中学常务副校长张发新、金陵中学附属初级中学教学副校长倪长娥,以及建邺区、鼓楼区、雨花台区的全体初中生物教师,活动由金陵中学附属初级中学生物组组长杨晓洁主持。
一、同课异构各美其美
鼓楼区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任倩老师开设《舌尖上的泡菜:时间与微生物缔造的美味》研讨课。任老师通过比较中韩泡菜导入,分享祖先的馈赠启发学生思考安全的泡菜与亚硝酸盐含量的关系,鼓励学生探究泡菜转化的秘密挖掘泡菜制作的原理,任老师带领学生通过系列探究实验观察乳酸菌、测定pH值,分析亚硝酸盐的危害等,进而揭秘泡菜中的“谣言”,指导学生制作低亚硝酸盐泡菜,传承中华美味。
建邺区金陵中学附属初级中学张乐喜老师开设《微生物和人类的关系(第1课时)》研讨课。张老师以调查汇报引入,6组同学在常见生活学习场景进行实地调查,汇报交流和小游戏中同学们总结归纳微生物和人类关系。回望科学史进一步挖掘微生物和人类的关系经历不同阶段,分析影响的关键因素,挖掘人类对微生物的使用态度并提出建议。通过真实数据开启辩论,引导学生认同保护微生物。最后展望未来体验微生物相关的职业,思考泡菜制作。
雨花台区南京市板桥中学李珏欣老师开设《微生物和人类的关系(第1课时)》研讨课。李老师通过鸡枞菌生长环境的视频导入新课,开展食用菌的调查,组织小组讨从四个方面整理、讨论并绘制思维导图总结微生物的应用。随后开展酵母菌发酵产生气体引导学生思考面团中的孔有什么?鼓励课后探究。李老师带领学生深入探讨过量或不当使用抗生素的后果,分析资料研究环境中的微生物对厨余垃圾处理,反思生物武器带来的危害。
二、讲座探讨区内实践
建区教师发展中心生物教研员柳衍老师分享了以《“为认知而教”——学为中心视域下的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转型新径》为主题的讲座,柳老师通过苹果和哲思故事导入,首先,分析教学的目的是学生学会学习、教师教会学习,课程理念上应由“学生为中心”更新为“学为中心”。其次,分享区内教学实践在教学逻辑上的关注学科知识结构化、教学设计专业化、教材使用递阶化。“三新”背景下,通过技术赋能和情感支持等优化课堂生态,最终构建“有意义、有趣味”的课堂,落实核心素养。
三、专家分享指明方向
最后,南京市教学研究室孙传友老师与大家交流,对三位老师在“三新”背景下的研讨课给予了充分赞赏,高度肯定柳老师的讲座体现大格局。之后,孙老师从全新的视角交流对新课标、新教材中“微生物和人类的关系”、“跨学科实践”的理解,基于现有尝试提出实践性指导,指出我们一线教师在实践中要想想学生最需要什么,帮助学生形成生命观念,获得应有的认知,为将来的生活积累更多有用的知识和概念。孙老师的分享引起老师们共鸣,为践行“三新”的一线教师指明了方向。
三区联片,各美其美。本次南京市生物学科教研活动内容丰富,指导精准,获得与会教师们的高度评价。大家一致认为,通过参与培训,不仅加深了对新教材的理解,获得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更明确了未来实践的方向,促进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