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打磨,全面展示,共同提升——南京市高中历史教研活动侧记
信息作者:袁廷虎
信息来源:袁廷虎
更新时间:2017年11月1日
浏览点击:4276
用心打磨,全面展示,共同提升
——南京市高中历史教研活动侧记
2017年10月26日上午,南京市高中历史教研活动在江宁高级中学举行。
为迎接这次活动,开课教师作了精心准备,备课组教师与开课教师多次打磨,一遍遍地试讲——修改——试讲。市教研员袁廷虎和区教研员王必闩两位老师非常重视这次活动,24日提前赶来听课,对课堂整体结构、环节安排进行指导,提出了高一新授课和高三一轮复习课的多种教学模式建议,强调一定要上出历史味儿,三个年级的教学要求是梯级上升的,高一学生重在打基础和激发学习兴趣,高三重在落实考点和提升能力。他们还与开课教师一道对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进行推敲、调整。三位开课教师受益匪浅。


26日上午,120多位全市高一、高三历史教师参加了这次教研活动。
高一年级活动在艺术交流中心北阶,王亚洲和尹高兵两位老师分别展示了必修一《第
11课 太平天国运动》和《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两节公开课。江宁区教研员王必闩老师主持了评课活动。对王老师的课,雨花台中学孙进校长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点评,认为课堂思路清晰完成度很高。南师附中江宁分校李卫民老师也充分肯定了这堂课,并提出了批判性问题与全体历史老师探讨。对尹老师的课,东山外国语学校的周敦元老师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教学风格严谨,对教材的整合很有新意;通过设置问题链引导学生参与探究,以多种方式呈现历史史实,给听课老师很多启发。南京十二中的胡斌老师的点评深刻又活泼,认为课堂从“国”和“民”两个角度阐述了战争的影响,充分肯定从民族角度理解家国情怀的含义。生动热烈的评课以后,王必闩老师从五个方面小结了今天的教研活动,并提醒每位历史教师必须关注课堂教学中相关问题的解决,即基于课标,解决方向问题;基于教材,解决常识问题;基于设问,解决思维问题;基于素养,解决立意问题;基于学情,解决认知问题等。这些对今后的历史学科教学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高三年级活动在图文信息中心录播教室进行。王东进老师向大家展示了一节高三一轮复习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发展》。之后,二十九中高建国校长和江浦高级中学刘益良主任进行了点评。高校长指出,作为高三一轮复习,课堂能够紧扣考纲和教材,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师生互动较好,充分调动和关注每一个学生;教学手段多元,既有框架结构教学,又有史料教学,还有动漫的运用。从一开始的时空定位到后来的单元框架结构以及具体知识点的框架结构,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整个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动漫的运用效果好,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刘主任认为课堂侧重基础,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梳理和夯实,既有基础考点的梳理,又有重难点的突破;讲练结合,注重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如能够运用新材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通过时空定位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两位老师就生成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等还提出了一些深度的思考和建议。最后,李强老师作了《高三历史一轮框架结构式重点考点解析·必修三世界史》的讲座,他从考试说明解读入手,对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中的“唯物史观”进行了讲解;以“人文主义”为主线,通过整体框架结构的构建,将世界文化史各章节贯穿其中,将零散的知识由“点”连接成“线”,再交织成“面”,系统性强。通过对近七年江苏卷的量化统计,提出了重点考点的相关建议。每一章分“时空坐标“框架结构”,每一课又分“真题分析”“知识结构”“疑难点拨”“学术前沿”等,给听课教师以很多启示。






通过此次教学研讨,教师们互相交流、相互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提升了自身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