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强化建构,精准把握,落实素养
——鼓楼、秦淮、雨花台、溧水四区初中历史学科联片教研活动
2019年5月9日上午,来自鼓楼区、秦淮区、雨花台区、溧水区的初中历史教师齐聚南京市宁海中学分校参加鼓楼、秦淮、雨花台、溧水四区初中历史学科联片教研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夯实基础,强化建构,精准把握,落实素养”,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范式和借鉴。
本次教研活动活动分为两个分会场,分别展示了初一和初三年级的研究课。有两个议程:初一年级和初三年级示范课展示与交流;课后研讨与交流。
初三年级分会场:南京第一中学初中部的包莹老师和宁海中学分校的李斌星老师分别给我们展示了精彩纷呈的初三年级复习课。

南京第一中学初中部的包莹老师
包莹老师展示的是七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的复习课。首先包老师带着学生一起分析七下第一单元的单元课题与子目,结合具体考点,用时间轴将本单元的大事件和著名人物串联起来,突出了历史学科时序性的特征。然后包老师从政治、经济、文学艺术、中外交流、民族交融和社会风气六个方面,深挖教材,引经据典来分析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
最后包老师引导学生放眼7-10世纪的世界,将隋唐时代放在世界史中进行横向比较。包老师的课循循善诱,娓娓道来,让我们收获颇多。

宁海中学分校的李斌星老师
李斌星老师展示的是鼓楼区中考一模历史试卷讲评课。李老师把中考历史选择题分为直选型、材料型、图片型、组合型、排序型、逆向型、图表型七大类,并且针对每一类型的选择题,李老师都给出了实在的答题方法。学生们根据李老师总结的宝典,做选择题来游刃有余,甚至自己当起了小老师做讲解。关于材料题,李老师也分门别类,讲授答题技巧和注意的细节。李老师很有心的把学生们在试卷上写的答案拍下来做示范,创设情境让学生感悟材料题答案的精准性要求。李斌星老师这节课生动幽默,别出心裁,让我们受益匪浅。

溧水区历史教研员周红英老师
课后,溧水区历史教研员周红英老师做点评,高度评价了两位老师的展示课。同时周老师对初三现阶段的历史复习提出要精准把握考点,考点上没有出现的要大胆舍弃。鼓楼区历史教研员金波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特别对初三年级历史老师提出了建议与要求。金老师提出“两手抓”的建议,要求老师们目前初三历史二轮复习一抓基础知识是否落实到位,二抓建构知识体系,理清单元课题、子目与考点的关系。
初一分会场:金中溧水分校的李珊老师和雨花台中学的杨华老师分别展示了初一年级的两节示范课
金中溧水分校的李珊老师
金中溧水分校李珊老师开设的初一年级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首先以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然后把本课分为科技、建筑与文学三个框架,科技方面重点介绍了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建筑方面展示了详细的长城地图,并辅助以视频来加深学生对北京故宫宏伟建筑的视觉感官体会。文学方面,综合比较唐朝、宋代、元朝和明朝的诗歌和文字,指出章回体是明朝的文学特色。最后总结课堂时,李珊老师用了三个词语“灿烂”“辉煌”“丰富”做为三个框架学习的总结,实为点睛之笔。李珊老师指导学生课堂练习

雨花台中学的杨华老师
雨花台中学杨华老师开设的初一年级第17课《明朝的灭亡》,以《甲申三百年祭》一书为课堂教学的主线索。先以书中的一段“明朝的灭亡”文字为导入,然后以明朝《流民图》和《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做对比,找出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杨华老师以“暗流涌动”“闯王进京”“江山易主”三个子目来设计本课的教学。并辅助以视频《李自成进入北京》让学生感受到明朝灭亡那几天的历史。杨华老师细致地分析了李自成成功灭亡明朝的原因(提出“均田免赋”口号),和他最后败于清军的原因(迅速腐化),综合大明、大顺和大清三个政权进行了对比,最后以校本练习题进行课堂知识总结。她的语言活泼生动,深入浅出,受到听课师生一致好评。秦淮区教研员马娟娟老师为两位老师评课

秦淮区教研员马娟娟老师
课后,两位老师分别介绍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备课思路,接着秦淮区教研员马娟娟老师综合评价了这两节课,肯定了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也指出了课堂的遗憾之处,并高屋建瓴的提出了一些课堂设计的新思路,令大家茅塞顿开。相信通过这次教研活动,各位初中历史教师无论是在备课、上课还是在评课方面,都会得到很大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