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项目实践,共研评教融合
——记省级课题引领下南京市初中地理教研新探索
2025年5月9日,南京市初中地理教研活动在南京仙林外国语学校燕子矶校区成功举行,初一年级活动围绕江苏省规划课题“区域推进初中地理项目式学习实验室建设的实践研究”展开,初二年级活动围绕江苏省教研课题“基于初中地理学业质量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研究”展开,阶段性地展示、汇报研究成果,亮点纷呈。
一、初一教研:项目式学习开启极地探秘之旅
初一地理教研活动以“初中地理项目式学习实践研讨”为主题在小剧场开启,由南京仙林外国语学校伯乐中学沈方晓书记主持。
伯乐中学吴越老师执教《跟着雪龙号去南极科考》,吴老师巧妙地将极地地区的地理风貌、生态环境等知识融入项目式学习环节中,通过创设一系列生动有趣的任务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地理知识,还提升了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吴老师鼓励学生运用综合思维探究中国南极科考的科学价值,通过生活中的环保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最后学生分组制作海报、设计保护南极宣传标语,将知识与感悟融入作品,各小组自信讲解,其他同学积极互动,智慧火花在交流中不断迸发。
南京市金陵中学西善分校李芊老师的研究课《极地筑站,气象解码》,以南极气象站建设为主题,立足科学探究与问题解决,引导学生借助地图与实证资料,揭秘南极建站动因,展现极地特殊魅力;实地观察与小组讨论结合,直面建设难题;并通过链接极地气象实时观测平台,解密气象数据,感受极地不再遥远,剖析长期数据监测背后全球气候变化预警的价值,传递“冰原哨站”的科学使命。
课后,南京仙林外国语学校燕子矶校区中学部张国其校长作点评讲座《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研讨》。他强调深度学习以深度理解为根基,需要教师科学引领,学生主动探究。在课堂亮点剖析中,张老师指出吴越老师创设生活化情境,课程板块递进,李芊老师巧用关键问题,点燃探索热情,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在教学策略分享环节,张老师从创设真实情境、设置任务驱动学习、拓展学习深度三个方面,为教师提供了实践指南。
二、初二教研:“教学评”协同构建高效复习课堂
初二地理教研活动聚焦“基于初中学业质量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研究”,由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地理研训员袁仁忠老师主持。
东山外国语学校的姜珺老师带来复习课《区域差异比较》,本节课以地理实践力培养为核心,通过开展跨区域地理要素对比分析活动,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工具,引导学生从自然环境、人文条件等多维度探究区域发展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态保护、资源利用等案例,帮助学生系统构建"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思维体系,深化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与应用。
六合区龙池初级中学的李琳老师也展示了复习课《区域差异比较》,李老师以近期多发的沙尘天气为线索,带领学生对比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捕捉区域间和区域内的差异,注重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将自然和人文地理因素各部分的内容巧妙融合,辩证地评价中国自然地理特征,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课后,袁仁忠老师对两节课进行点评:两节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复习课以自然与人文要素整合为载体,紧扣核心素养目标,实现“教•学•评”深度融合。教学中,教师借助地图、图表等地理工具,引导学生剖析区域差异与联系,着力培养地理实践力与综合思维;通过课堂提问、小组探究、思维导图展示及分层作业等多元评价,精准诊断学情并动态优化教学策略,保障学业质量达成。课后,袁老师作《善用地理工具串联知识网络》专题讲座,倡导以资源创设情境,强调复习课应聚焦问题解决与课堂评价,并对地理教学提出深化评价与教学融合、探索科学评价方式的发展方向。
此次南京市初中地理教研活动构建专业交流平台,通过经验共享与问题研讨,为教师专业成长赋能。与会教师深度研习前沿教学理念与创新实践方法,未来将以之驱动课堂教学变革,持续优化教学策略,助力初中地理教学质量迈向新高度。
衷心感谢南京市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南京仙林外国语学校燕子矶校区为本次教研活动的成功举办提供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