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本站最新信息

    更多>>网站公告最新信息

      幼儿教育 >>网站公告 >>图片新闻

      关注儿童发展 践行《指南》精神——记南京市幼儿园优秀教师教育教学展示与研讨活动
      信息作者:黄菲
      信息来源:刘萍
      更新时间:2023年6月26日
      浏览点击:3836
      关注儿童发展  践行《指南》精神
      ——记南京市幼儿园优秀教师教育教学展示与研讨活动

             走过了春的旖旎,迎来了夏的绚烂,2023年6月16日,由南京市教学研究室主办、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承办、南京市实验幼儿园协办的“南京市幼儿园优秀教师教育教学展示与研讨活动”在南京市实验幼儿园多功能厅面向全市幼教工作者开放观摩与研讨。此次活动以线下方式开展,南京市教学研究室刘萍老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实验幼儿园章丽园长、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鲁艺主任及各教研员们莅临现场并参与指导,全市各区幼教教研员、市区学科优青骨干教师代表参与。



             本次活动由南京市教研室刘萍老师全程主持并指导。刘萍老师向参会的老师们介绍了组织本次活动的初衷:为了更好地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展现南京市幼儿园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综合能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提升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水平。同时刘老师勉励大家以研讨提升保教品质,将展示活动转化成常态教学和游戏活动,让鼓楼幼教的优秀教科研成果辐射到更广泛的区域中。

      第一部分:名师展示、经验分享
             南京市德育带头人、南京市于家巷幼儿园王立副园长分享了讲座《园本课程背景下班本主题的设计与实施》。于家巷幼儿园运用《我和你,环境友好课程》培养爱自己、爱生活、爱世界的“和而不同”的孩子。王立副园长为大家分享的大班主题活动案例《小水滴旅行记》体现了园所致力于建构一个更加系统、优化,面向幼儿全面和谐成长、促进幼儿可持续发展的课程样态。


             南京市德育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实验幼儿园夏萍萍老师带来了一节小班科学活动《运水》。亲近水是孩子的天性,老师尊重和顺应幼儿的天性,利用身边的资源支持幼儿充分与水互动。在小班科学活动《运水》中,教师把握科学核心经验,通过结构化的活动环节设计,在感知多种运水工具与运水方法的基础上,带领幼儿通过三次探索,层层深入地探究如何根据运水时的不同情况,选择适宜的工具。在游戏化的情境中,幼儿专注投入,以多种感官参与探究,在直接操作、反思交流中实现原有玩水经验的生长。


             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南京第三幼儿园居君副园长执教了大班美术活动《百变瓦当》,人面纹瓦当是六朝时期盛起的一种瓦当,也是六朝博物馆标志的原型。通过让孩子们欣赏六朝时期人面纹瓦当的图案,了解其表情的喜怒哀乐,从五官中凸起的眼睛、鼓起的脸颊、高耸立体的树形鼻子等特征中,发现和我们人的五官的不同,感受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孩子们在游戏、猜测、讨论、模仿活动中,欣赏、感受、体验、创作,运用语言、体态大胆表现表达,探索用粘土制作人面纹瓦当,创作了自己独一无二的瓦当作品。


            教学活动之后进行了南京市实验幼儿园混龄户外自主游戏观摩活动,南京市实验幼儿园将综合课程理念融入园舍环境打造中,构建无边界、全学习的育人环境,希望每一个空间都能触发幼儿的学习探索。



             南京市学科带头人、南京市实验幼儿园朱静晶副园长带来了讲座《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再认识》。朱静晶副园长阐述了幼儿园劳动教育现状、幼儿园劳动教育内涵、劳动教育的内容,提出了幼儿园劳动课程的实施建议:回归真实情境,彰显劳动教育生活化;丰富活动形式,提高劳动教育趣味性;搭建实践支架,注重劳动教育亲历性;加强资源链接,构建多元劳动育人体系。通过幼儿劳动教育,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教育价值,更好地发挥促进完整育人目标的达成。


      第二部分:专家点评、提升质量

             观摩活动结束后,南京市教研室刘萍老师对现场活动方式等做了简洁、精准的说明,并邀请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实验幼儿园章丽园长对活动进行点评。
             首先,章园长代表实幼欢迎各位南京市幼教同行的到来,并对能够协办本次南京市幼儿儿园优秀教师教育教学展示与研讨活动表示感谢。章园长充分肯定了本次教研活动的组织和内容安排,活动内容紧凑而丰富,看到了四位市级骨干教师用不同的方式把她们对儿童、课程的研究,对教育规律的把握通过集体教学活动、讲座分享等形式呈现出来,为全市的幼教同行搭建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平台。随后,章园长结合今天的展示活动,针对在课程建设中幼教人会遇到的问题与困惑:集体教学活动的意义与价值、如何看待领域和儿童发展的关系等,分享了自己的感悟:
             第一,回归基本规律。要学会思考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规程》中明确指出课程实施的过程是从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出发的多种活动与途径相互配合的过程。集体活动是教师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积极地运用多种感官探索发现、表现表达的过程。今天呈现的两个教学活动领域特征明显,活动中,儿童都展现出了积极投入的状态。
             第二,回到教育的本质。杜威说过:教育即生长,教育最重要的本质是育人。小班科学活动《运水》中,教师思考的是科学活动可能会对儿童哪些方面的核心经验有促进作用,通过结构化的方式把儿童在日常区域中的玩水经验通过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集中呈现,产生冲突,引导孩子来解决问题,获得经验生长。三次操作层层递进,活动中儿童不仅是玩水,还看到了儿童对于工具和运水量之间问题的深度探究,进一步感受了水的特性。大班美术活动美术活动《百变瓦当》自然地把艺术领域指向的核心经验——发现美、创造美融合在教学活动中,看到了每一位孩子对艺术的表达与理解。我们得出一个共识,只要是有利于儿童新经验生长的都是有效的活动。
             教师既要看到集体教学活动、生活、游戏不同教育路径的作用,同时还要树立整体观,思考什么样的活动适合集体教学活动来完成,什么样的活动适合放在区域活动中进行,这就考验教师对儿童的学习规律、学科领域特点的把握,只有理念清晰了,我们的行动就会更有方向。


             最后,刘萍老师对活动进行了总结和指导:章丽园长的点评既高屋建瓴,又很接地气,非常到位地帮助大家厘清了集体教学、游戏、课程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应以儿童发展为本,回归生活、回归经验,促进每一个儿童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把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才能理清思路。希望每一位幼教同行们都能将所思、所想付诸行动,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