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本站最新信息

    更多>>课程实施最新信息

      信息技术 >>课程实施 >>学科教学进度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南京市小学信息科技教学进度
      信息作者:信息科技教研中心组
      信息来源:王少峰
      更新时间:2024年2月20日
      浏览点击:2476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

      三年级信息科技教学进度

        本学期共19周,除去法定节假日、考试以及其他因素,实际教学时间在16周左右,各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使用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组织编写的《小学信息科技·三年级下册》教材(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周次

      教学内容

         

      1

      第五单元 第1  多样化的沟通与交流

      8周“清明节”;

       

      11五一“假期;

       

      17周学期质量监测;

       

      各校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部分教学内容进行合并。

      2

      第五单元 第2  即时的交流与分享

      3

      第五单元 第3  文明规范的互动交流

      4

      第六单元 第1  设计数字作品

      5

      第六单元 第2  制作数字作品

      6

      第六单元 第2  制作数字作品

      7

      第六单元 第3  展示交流数字作品

      8

      第七单元 第1  规划协作学习

      9

      第七单元 第2  选用在线协作平台

      10

      第七单元 第3  开展在线协作学习

      11

      第七单元 第3  开展在线协作学习

      12

      第七单元 第4  分享协作学习成果

      13

      第八单元 第1  认识自主可控

      14

      第八单元 第2  自主可控安全

      15

      跨学科主题学习  探索航天奥秘

      16

      跨学科主题学习  探索航天奥秘

      17

      学期质量监测

       

        教学建议:

      1)《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信息科技课程作为国家基础课程进行学科教学与实践,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正确认识课程“科”“技”并重的定位,“科”强调对科学原理、科学思维、科学精神和科技伦理等的重视,“技”则是立足处理过程和工程实现,通过学习科学原理和实践重的课程内容,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与技能。

      2)数字技能是数字社会公民学习、生产、生活的必备技能之一,也是创新的力量源泉,能使学生的思维发生变化,从而达到在自主可控、国家安全、核心价值观以及科技伦理等方面的数字素养提升。要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从数字社会的“原住民”成长为合格的数字社会“公民”。

      3)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根据任务的不同,选用合适的在线平台,以及即时通讯工具。“在线沟通交流”单元教学中,使用到平台和即时通讯工具,则需要涉及账号问题,在这可渗透数字身份的认识,引导学生学会管理好自己的账号信息。

      4)数字作品的设计与创作,应基于现实问题的解决,是现阶段学生首次根据学习、生活中的任务情境,从零散的信息发布转而利用在线平台或软件,完成简单的数字作品,完成具有一定逻辑性、系统性的信息表达。“制作数字作品”单元教学中,在进行设计与创作之前,教师可通过展示适合该年龄段学生水平的数字作品,引导学生应对数字作品有一定的认知,包括其内涵、包含的元素、结构等。教学中,对文字、图像等资源的获取应着眼于问题解决,不拘泥于特定的获取方式。作品的设计与创作,重在与主题密切结合的表达。在实践过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而产生技能学习需求。创作数字作品的工具选择,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一定的自主选择,鼓励使用在线式的创作工具。

      5)在线社会的发展给协作学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教学中应注重基于实践操作的信息意识的培养。“在线协作学习”单元教学中,学生虽身处在线社会,以在线的方式参与过学习,但多数人缺少在线式协作学习的体验。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分析问题入手,用文字或图示的方式对问题的解决过程做分步描述,并借用在线方式分发任务、完成任务,强调计算思维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应鼓励不同学生运用不同协作方式解决相同问题,比较不同协作方式的差异,强调数字化学习和创新性。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分析要开展的项目活动包含哪些模块,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进行任务明确的分工与合作,并合理描述活动中的阶段性步骤,以线上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完成作品,最终形成作品并进行分享。

      6)结合在线社会中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意义。“自主可控技术”单元教学中,需让学生认识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知道信息安全、自主可控技术关乎国家、社会、家庭、个人的切身利益,在社会参与中直面危机、建立使命感,通过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增强信息社会责任。提高自主可控意识作为本课程的重要内容,贯穿多个模块,本模块初次接触此概念,建议教师结合实例,以实践感悟的形式引导学生体会它在我们在线行为的影响,不必对概念进行解释。

      7)跨学科主题可以与线上学习、智慧学习相结合,运用学生在本模块所习得的在线学习能力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探索航天奥秘”跨学科主题活动,学习过程应围绕真实学习情境进行,能够体现在线学习对学科学习的促进作用。通过本模块,学生能够总结在线学习的小妙招,并能与同学一起分享,共同促进学习进步。综合运用信息科技、语文、数学、科学、道德与法治等学科知识,既可融合在本主题学习过程中,也可将它们本身作为在线学习的对象。结合学生的实际,还可使用在线学习小能手”“自我管理小管家等主题。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

      四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进度

      本学期共19周,除去法定节假日、考试以及其他因素,实际教学时间在16周左右,各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使用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组织编写的《小学信息技术·4年级》教材(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周次

      教学内容

          

      1

      16  初识“WPS演示”

       

       

      8周“清明节”;

       

      11五一“假期;

       

      17周学期质量监测;

       

      各校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部分教学内容进行合并。

       

       

      2

      17  编辑幻灯片

      3

      18  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

      4

      19  插入媒体文件

      5

      20  管理幻灯片

      6

      21  插入超链接

      7

      22  设置幻灯片的背景

      8

      23  设置动画效果

      9

      24  放映幻灯片

      10

      主题活动2:创作演示文稿1

      11

      主题活动2:创作演示文稿2

      12

      25  开通微博空间

      13

      26  玩转微信交流

      14

      27  使用云盘存储

      15

      28  感悟技术发展

      16

      主题活动3:表达和分享信息

      17

      学期质量监测

       

      教学建议: 

      1)《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信息科技课程作为国家基础课程进行学科教学与实践,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正确认识课程“科”“技”并重的定位,“科”强调对科学原理、科学思维、科学精神和科技伦理等的重视,“技”则是立足处理过程和工程实现,通过学习科学原理和实践重的课程内容,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与技能。

      2)数字技能是数字社会公民学习、生产、生活的必备技能之一,也是创新的力量源泉,能使学生的思维发生变化,从而达到在自主可控、国家安全、核心价值观以及科技伦理等方面的数字素养提升。要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从数字社会的“原住民”成长为合格的数字社会“公民”。

      3)以信息科技课程理念来理解教学,加强对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学习,主动对接课程理念,加强项目化学习、跨学科学习主题项目学习的研究。鼓励在对教材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整体规划形成若干学习项目,利用主题活动相关课时,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实践。

      4WPS演示模块教学应提倡采用基于问题解决的项目式学习,围绕“中国传统节日”演示文稿的制作展开教学活动。教师在本单元教学前可以为学生展示演示文稿,通过预览演示文稿的呈现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好奇心,为单元整体教学做好知识储备工作。

      5)编辑演示文稿、插入图片、影片和声音、设置背景及动画效果、插入超链接等内容,教学中应充分发掘操作知识中的共性,引导学生经历自动化——抽象的历程,促进计算思维的养成。

      6)主题活动2:创作演示文稿,旨在让学生根据日常生活、学习联系的主题,经历演示文稿制作的完整过程。围绕主题这个核心,收集素材,独立或小组合作运用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对有用的素材进行处理,最终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现一定创新思维的作品。

      7)充分利用开放、真实的网络平台进行“微博”、“微信”和“云盘”的教学。紧扣信息科技前沿 ,引导学生体会第28课《感悟技术发展》等学习内容的目的和意义,为他们适应未来信息社会奠定基础。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

      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进度

      本学期共19周,除去法定节假日、考试以及其他因素,实际教学时间在16周左右,各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使用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组织编写的《小学信息技术·5年级》教材(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周次

      教学内容

          

      1

      13  画城堡

        

       

       

      8周“清明节”;

       

      11五一“假期;

       

      17周学期质量监测;

       

      各校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部分教学内容进行合并。 

       

       

      2

      14  声音控制小猫动作

      3

      15  机灵的老鼠

      4

      16  滑竿接球

      5

      17  小猫抓鱼

      6

      18  弹奏音乐

      7

      主题活动:创意程序设计1

      8

      主题活动:创意程序设计2

      9

      19  初识3D建模

      10

      20  制作立体剪影

      11

      21  设计笔筒

      12

      22  设计花瓶

      13

      23  设计手机架

      14

      24  生活中的3D

      15

      主题活动: 创意生活设计1

      16

      主题活动: 创意生活设计2

      17

      学期质量监测

       

      教学建议:

      1)《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信息科技课程作为国家基础课程进行学科教学与实践,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正确认识课程“科”“技”并重的定位,“科”强调对科学原理、科学思维、科学精神和科技伦理等的重视,“技”则是立足处理过程和工程实现,通过学习科学原理和实践重的课程内容,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与技能。

      2)数字技能是数字社会公民学习、生产、生活的必备技能之一,也是创新的力量源泉,能使学生的思维发生变化,从而达到在自主可控、国家安全、核心价值观以及科技伦理等方面的数字素养提升。要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从数字社会的“原住民”成长为合格的数字社会“公民”。

      3)以信息科技课程理念来理解教学,加强对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学习,主动对接课程理念,加强项目化学习、跨学科学习主题项目学习的研究。鼓励在对教材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整体规划形成若干学习项目,利用主题活动相关课时,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实践。

      4)图形化编程模块教学时既突出较为清晰的实例制作教学明线,更要渗透程序结构的暗线,注重培养学生的程序思维。主题活动可安排两大类主题:“故事类”主题要求故事叙述完成,角色造型丰富,语言、动作表现准确;“游戏类”主题则要求可操作性强,游戏内各种设置、侦测、判断准确。

      5)突出问题解决,引导学生大胆表达,鼓励一题多解,并能在不同问题解决方法比较中找出最优“算法”。具备条件的学校可利用校本课程、社团活动等进行拓展性的教学。让有特长的学生接触更多更深入的内容,创作更高水平的作品。

      6)主题活动:创意程序设计是图形化编程模块主要教学内容完成后的主题活动,教学时应注意区别于图形化编程游戏设计的主题活动。应以项目式学习理念,在活动中强调程序设计与开源硬件的结合;强调通过设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强调算法的优化迭代;强调设计的创意。

      73D建模教学,要注重教师示范与学生动手实践相结合,切实培养学生三维设计与创意的能力。另外,还要引导学生理解数字媒体领域的发展趋势,渗透创新意识。

      8)主题活动:创意生活设计是5年级学习内容的综合应用。教学中应以项目式学习理念,面向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通过3D模型设计外观与结构,借助开源硬件与程序设计实现具体功能。活动中强调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强调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强调思维过程的可视化。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

      六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进度

      本学期共19周,除去法定节假日、考试以及其他因素,实际教学时间在16周左右,各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使用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组织编写的《小学信息技术·6年级》教材(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周次

      教学内容

          

      1

      项目:探秘智能公交系统

      13课 初识物联网1

      8周“清明节”;

       

      11五一“假期;

       

      17周学期质量监测;

       

      各校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部分教学内容进行合并。 

       

      2

      13课 初识物联网2

      3

      项目5:体验生活中的智能感知

      14 传感器与感知系统

      4

      15 电子标签

      5

      项目6:体验智能家居生活

      16 无线通信与智能网关

      6

      17 智能安防与家居

      7

      项目7:体验智慧出行

      18 智能导航

      8

      19 智慧出行

      9

      项目8:设计简易物联网应用

      20 感知生长

      10

      21 设计物联网应用1

      11

      21 设计物联网应用2

      12

      项目9:人工智能初体验

      22 初识人工智能

      13

      23 人工智能的应用1

      14

      23 人工智能的应用2

      15

      项目10:设计智能图书馆

      24 智能门禁

      16

      25 智能借阅

      17

      学期质量监测

       

      教学建议:

      1)《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信息科技课程作为国家基础课程进行学科教学与实践,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正确认识课程“科”“技”并重的定位,“科”强调对科学原理、科学思维、科学精神和科技伦理等的重视,“技”则是立足处理过程和工程实现,通过学习科学原理和实践重的课程内容,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与技能。

      2)数字技能是数字社会公民学习、生产、生活的必备技能之一,也是创新的力量源泉,能使学生的思维发生变化,从而达到在自主可控、国家安全、核心价值观以及科技伦理等方面的数字素养提升。要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从数字社会的“原住民”成长为合格的数字社会“公民”。

      3)以信息科技课程理念来理解教学,加强对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学习,主动对接课程理念,加强项目化学习、跨学科学习主题项目学习的研究。鼓励在对教材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整体规划形成若干学习项目,利用主题活动相关课时,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实践。

      4)教学中应特别关注6年级教材中项目式学习理念的体现。厘清各学习项目之间的关联;整体统筹、分布实施。

      5)有条件学校,建议使用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物联网实验教学装备,如物联网教学实验室、数字农植园、数字气象站等。也可依托科技馆、农技园等社会资源,采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在已完成科学专用教室数字化改造的学校,建议使用数字实验室的传感器实验箱开展传感器的教学。

      6)教学内容中直接关于传感器的有红外线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运动传感器、称重传感器。在实验中可以不拘泥上述传感器,并可将多种传感器结合起来设计实验。实验设计中尝试面向学生生活,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利用对物联网基本知识的了解,开展创新设计。

      7)考虑各校实际的设施、设备差异,如缺乏开展机器人课程的客观条件,各区、各校可围绕课程标准,以及本地实际情况,组织骨干教师开发相关课程。可考虑的课程内容有:①图形化编程拓展;②影音类数字作品创作;③其它硬件类创意作品;④其它主题活动(可参照《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跨学科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