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本站最新信息

    更多>>新闻频道最新信息

      劳动与技术 >>新闻频道 >>学科教研新闻

      当传统工艺遇到现代技术——南京市初中劳动教研活动在南师附中江宁分校成功举办
      信息作者:董苏
      信息来源:董苏
      更新时间:2023年10月24日
      浏览点击:1028
      当传统工艺遇到现代技术
      ——南京市初中劳动教研活动在南师附中江宁分校成功举办

            10月17日上午,南京市初中劳动“传统工艺制作与新技术应用的融合”主题教研活动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成功举行。江苏省教研室劳动教研员丁婧博士、南京市教育局初教处四级调研员周文书、南京市教研室初中劳动教研员董苏、全市各区初中劳动教研员和劳动教师参加了活动。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的余洪成老师和李玉老师首先进行同课异构,分别开设《激光雕刻橡皮印章》和《雕刻橡皮印章》研究课。在余老师执教的《激光雕刻橡皮印章》课上,学生们围绕二十周年校庆、十二生肖等主题,利用电脑软件设计图案,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激光雕刻机进行雕刻。孩子们对于这种雕刻技术充满好奇,积极踊跃尝试,制作出很多富有个性的橡皮印章作品,课堂参与度和达成度都很高。听课老师们也被深深吸引,和孩子们一起设计制作印章作品。





            李老师执教的《雕刻橡皮印章》一课,则采用传统雕刻工艺进行制作,她先请一位同学做小老师进行操作演示,讲解刻刀的使用规范,再引导学生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资源对雕刻橡皮印章的工艺流程、表现手法进行劳动探究,学生们围绕我爱祖国、最美江苏等主题进行劳动实践,学习传统雕刻工艺技法——“V”字雕刻法。最后,孩子们把创作的印章印在文化衫上,为学校的二十周年校庆献礼,在劳动过程中真实感受传统雕刻工艺中蕴含的人文价值和工匠精神。
            通过两节课的劳动实践,孩子们深切体悟到传统工艺制作的传承性、主体性和原创性,同时也感受到新技术带来的工艺迭代、创新创造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江宁区教学研究室劳动教研员王诚成老师开设了《从技术到艺术》的主题讲座。王老师从篆刻的产生谈到雕刻艺术的发展,指出在传统工艺制作中强调由心发出,以手造物。“工”是心在作用,“技术”是手在作用,手工里往往蕴含着一种个性和民族气息,也就是一种“艺术”的表达和体现。而在激光雕刻中,学生可以通过软件设计富有创意和个性的作品,并利用激光雕刻机实现高产量低成本制作,体悟到劳动人民创造和运用新技术的智慧。



             江苏省劳动教研员丁婧博士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她高度评价了两节课的设计,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内容都与新课标新教材高度契合,在劳动实践中让孩子们从不同的视角来体验和感悟雕刻工艺,既有传统技法的传承,又体现了现代工艺的创新。丁博士还建议老师们要从以往“劳技课程”的思维向“劳动教育”的思维转变,从技术导向走向素养导向,充分体现劳动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市教育局初教处四级调研员周文书进行总结发言,他对本次教研活动的意义和价值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课堂教学是落实劳动课程的主要阵地,教师要引导孩子们在劳动实践中树立劳动观念、提升劳动能力、培养劳动习惯和品质,体悟劳动精神,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树德、增智、健体、育美、促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他还指出,市教育局一直都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关注劳动课程的实施和劳动教师的专业发展,下一阶段将在基本功竞赛、论文案例评比、课题研究、数字资源开发等方面给一线教师搭建更多专业发展的平台,促进劳动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他也建议广大劳动教师要站位更高、开拓视野,树立大劳动教育观,积极探索主题化、项目化、跨学科的教学,带领孩子们从教室走向户外,到大自然的广阔天地里开展劳动、出力流汗,在真实情境中体验劳动的艰辛和快乐,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嘉宾和老师们还一起参观了学校的“拾味堂”烹饪教室、“农作园”劳动实践基地、“木工坊”科创教室等场馆。南师附中江宁分校多样化的劳动实践场域和多元化的劳动课程体系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