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学科融合 落实劳动课程
——南京市初中劳动教研活动在鼓楼区宁海分校成功举行
2024年5月28日上午,南京市初中劳动教研活动在鼓楼区宁海分校成功举行。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为“开展学科融合 落实劳动课程”,来自全市各区的初中劳动学科教师、教研员参加了活动,活动由鼓楼区劳动教研员施雨老师主持。
首先进行的是课例展示。宁海分校黄辉老师执教《篆刻陶印》第1课时,黄老师通过对宁海分校的校史介绍,引出文正书院及其美术教育传统,凝练出篆刻这项传统工艺中的篆书技巧,在劳动课堂中融合美术和书法等艺术元素,仿佛将同学带入到秦汉明清时期,静坐书房,心静如水,执笔书写小篆文,文正身心做学问。在黄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大胆设计,积极创新,书写出不一样的“文正”篆刻字体,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金陵汇文学校姬小霞老师执教《篆刻陶印》第2课时,上节课学生已经设计好印稿,姬老师首先介绍篆刻的材料和工具,演示使用方法和技巧,然后带着同学根据已有经验归纳篆刻流程。在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反写上陶和镌刻技术上,姬老师通过视频讲解、操作示范等方法进行突破,强调镌刻中冲刀法和切刀法的特点及区别,关注安全操作,在培养学生操作规范的同时也将艺术的优雅隐藏在细枝末节处,最后通过钤印的讲解和成品的评价,对同学们欣赏美鉴赏美进行艺术指导和升华,鼓励同大家静下心来享受艺术创作过程。课后姬老师还演示了利用APP进行智能篆刻的方法,将信息科技和劳动课堂的融合落到实处。
在主题讲座环节,金陵汇文学校杜开春老师作题为《信息科技与劳动课程的融合》的讲座。杜老师从信息科技与劳动课程融合的理论依据、数字技术在劳动课程中的具体应用、信息科技与劳动课程融合的步骤和方法、数字技术对劳动教育的挑战与应对策略、存在的问题与思考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分享。讲座中杜老师结合丰富的课堂案例、信息科技应用于农业、畜牧业等真实的劳动场景,让大家感受到新时代信息科技对现代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
在交流研讨环节,南师附中燕子矶学校的周玉蝉老师和南师附中江宁分校的李玉老师分别对两节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周老师从教学流程的设计和劳动核心素养的提升上评价了两节课,她非常赞赏黄老师对于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的塑造,同时指出要将创新的思路留给学生。她认为姬老师在教学中对于劳动技能的传授非常清晰准确,同时又非常关注对学生劳动品质和习惯的培养。李玉老师从学科融合入手进行点评,她建议学科融合不仅要关注横向的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合,还要关注新课标和新教材,从纵向的劳动课程之间找到融合点,使学科融合更有实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种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南京市初中劳动教研员董苏老师用“传承与创新”两个关键词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他认为劳动课程既要传承传统工艺和传统文化,同时还肩负着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国家正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培养大批新质劳动者,劳动教育在培养数智时代的新质劳动者进程中应发挥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培养学生运用新科技、新材料、新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培养大批优秀的高素质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