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本站最新信息

    更多>>新闻频道最新信息

      劳动与技术 >>新闻频道 >>学科教研新闻

      灶间问道,五味薪传——通用技术学科家政实践与职业技术探索
      信息作者:田武奎
      信息来源:田武奎
      更新时间:2025年4月9日
      浏览点击:212
      灶间问道,五味薪传
      ——通用技术学科家政实践与职业技术探索

             2025年4月8日,南京市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老师齐聚南京商业学校,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厨艺培训之旅。此次教研活动旨在提升对烹饪劳动的认识,提升教师专业技能,更好地辅导学生相关比赛活动。这不仅是对国家教育政策的积极响应,更是将通用技术学科的家政实践与职业技术探索相结合的创新举措。
             培训伊始,南京市通用技术教研员田武奎老师对本次特别的教研活动方式进行了解读,也给老师们提了培训的要求。这是通用技术学科教研的一次创新尝试。高中老师到职业学校上课学习,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实践能力,更将为学生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技术教育课程。老师们将把所学带回课堂,引导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绿色环保意识。鼓楼区通用技术教研员施雨老师主持了本次活动。


      南京市教研员田武奎解读本次活动


      鼓楼区技术教研员施雨老师主持活动

             本次烹饪教学由南京商业学校中餐烹饪学科带头人罗飞副教授和鼓楼区优秀青年教师余林翠老师共同完成。罗飞老师指出,烹饪不仅仅是技艺的学习,更是文化与创新的融合。他强调,老师们应该以技艺为基础,以文化为灵魂,以创新为脉络,积极探索如何将传统烹饪技艺与现代教学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余林翠老师首先完整演示了窝窝头的制作流程,指点看似简单流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小窍门,比如水的温度,糖的分量都与季节有关。随后,罗飞老师通过边操作边讲解的方式,向老师们传授了鱼香鸡丁的制作过程。在了解其历史起源和典故的过程中,老师们深刻体会到中华饮食“兼容并蓄”的智慧。鱼香鸡丁虽无鱼,却能以独特的调料搭配,模拟出鱼的鲜香,这种巧妙的创意和对食材的深度挖掘,展现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南京市中餐烹饪学科带头人罗飞副教授分享烹饪文化


       鼓楼区优秀青年教师余林翠老师演示窝窝头制作过程


      罗飞副教授演示切丁技巧


      两位老师合作成果分享

              演示操作结束,老师们便投入动手制作环节。做窝窝头时,从和面、揉面到搓条、下剂,再到揉圆、戳洞、成型、制熟,每一个步骤老师们认真观察,仔细记录,上手实践。在和面过程中,老师们感受到了面团在手中逐渐变得柔软而富有弹性的奇妙变化;揉面时,他们体会到了力度与技巧的平衡;而当一个个窝窝头在手中成型时,成就感油然而生。这不仅是对烹饪技能的学习,更是对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尊重。
             随后,老师们还实践了鱼香鸡丁的制作。鱼香鸡丁作为川菜的经典代表,其独特的风味和制作工艺体现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老师们在学习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传统烹饪技艺与现代教学方法相结合的重要性,这种结合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技能,还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老师在切鸡丁


      老师在手搓窝窝头


      切黄瓜丁备菜


      一丝不苟下剂子


      成品出锅喜洋洋

             此次培训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中“行动导向,工学结合”的核心思想。通过这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老师们能够更好地将劳动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劳动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和职业技能。在实践中,老师们融入个人理解,创新调料配方,尝试绿色环保的烹饪方式,让传统美食焕发出新的活力。他们制作的窝窝头和鱼香鸡丁,不仅味道各异,更蕴含着对传统技艺的尊重与创新精神。
              培训的最后,老师们相互品尝彼此的作品,并进行交流点评。大家在品尝中分享经验,在交流中碰撞思想。一位老师感慨道:“这次培训让我深刻认识到,烹饪不仅是技艺,更是文化的传承。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技能,更要让他们理解背后的文化内涵。”
             这种教学模式,完全符合国家对劳动教育的要求,也体现了当下的时代特征。它不仅传承了实用技能,还树立了文化自信,同时也适应了如今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的需求。通过这次活动,老师们会把学到的东西带回课堂,进一步推动学校劳动教育的深入开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